文引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&台灣綠適居協會
造型設計會隨著時代演進而改變,建築也一樣,不同年代的建築師為建築立面塑造不同的表情,而窗戶是建築物的靈魂,掌控著室內光線的明暗,由於近年來五金、框、玻璃等材料的技術日新月異,建築師可運用的手法越來越多,為了讓使用者與外界景觀沒有距離感,便有了大面積、少分割的開窗方式,加上大面積玻璃較重、不易開啟,固定窗因此產生。往日常見的氣窗因被認為造型老氣、退流行而捨棄,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固定玻璃的景觀窗,然而在無敵景觀的背後,往往得承受悶熱的室內溫度及高昂的空調電費。
綠建築專家說,不能開的窗不叫窗,能叫透光的牆;而且建議在台灣種亞熱帶的氣候型態,有窗一定要有簷,否則雨打或日曬都讓人開不了窗,也影響了窗戶協助室內通風的正常作用。
大家都很喜歡家裡通風,不但有新鮮空氣還能享受自然風,但這樣的情形在白天比較容易達成,因為大部分的空間都會有一面對外窗及一扇門,白天時房門及窗戶通常都會敞開,環境風就能自然形成它的對流路徑,但是到了夜裡,為了安全感,大部分的人睡覺時會習慣關上房門,時候便無法形成對流的自然通風路徑,一旦覺得悶,就會想要開冷氣,是因為現在的門扇缺乏對流通風的設計,還記得以前的房門上方都會有一個氣窗?可以讓我們的房間即使關了房門也能達到對流通風的目的,曾幾何時,樣的設計漸漸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單一無開窗的門板,使得我們更加依賴冷氣過生活了。
判定方法:
看看家中的窗戶,上方是否有氣窗,另外再看看真正能通風的面積佔多少,如果小於1/2,那麼這樣的窗戶設計便容易造成室內通風不良。檢查房門上方是否有設置氣窗,或是房間內除了窗戶那一面牆壁外,另一面牆是否有窗戶或通氣窗,如果都沒有,表示當你關起門時,就算開窗,空氣也不會對流。
舊式建築樓高較高,房門有設置氣窗的空間
正確的作法:
窗戶上方以有氣窗為佳,兩扇對開的橫拉窗,保證至少能有一半的通風面積,由於外界風向瞬息萬變,一般推射窗能獲得單方面的通風,若想用推射窗,應選擇可90度外推的型式,使通風面積幾乎是整個開口,外推後窗面開口分成兩半,垂直的窗扇則成為導風板,將風導入室內,與一般對開橫拉窗相比,可
90度開啟的雙開推射窗,通風效果反而會更好,而且還有分左右或是向上外推的開啟方式
